11月25日下午,3522vip浦京集团第三期青年学者沙龙活动于德贞楼524会议室顺利举行。活动由郭颖副教授主持,学院两位青年教师梁青、胡晓静应邀担任本次活动主讲人,知名学者杨仁敬教授担任点评嘉宾。副院长吴光辉教授出席活动并为两位青年教师颁发证书。
吴院长为两位老师颁发证书
在场老师聆听主讲人报告
首先,来自日语专业的梁青老师以“中国古典诗歌在日本的衍生与流变研究”为主题分享其学术成果。梁老师以“衣锦还乡”一词为线索,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传播到日本后如何被本土作家改写、再创造而终至发生变异,并考察了日本汉诗流变的背景,从而阐明日本文学主体意识是如何逐步崛起的。她在较深的层面上透视了日本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渊源关系,并通过探讨揭示了生活环境、审美情趣、时代潮流等因素在诗歌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作用。
梁老师分享学术成果
杨仁敬教授首先肯定了梁老师的研究新鲜有趣,内容丰富,重点突出,且重视文本分析。之后杨教授也针对如何改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如题目需更加具体化、内容需进一步深入等。而在提问环节,其他老师就分享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,与主讲人探讨了“还乡”与“归乡”的差异等等问题,学术气息浓厚。
杨教授点评
随后,来自俄语专业的胡晓静老师就“论多甫拉托夫中篇小说《营区》的后现代伦理叙事”的主题进行分享。胡老师通过探讨《营区》这部著作采取的后现代叙事策略,进而阐释作者多甫拉托夫的后现代伦理思想内涵。简要介绍了其研究对象后,胡老师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思路,并通过具体的文本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。最终得出结论,多甫拉托夫采用了多种后现代叙事手法来表达其后现代伦理诉求,揭示出后现代社会中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问题。
胡老师分享学术成果
杨教授认为,胡老师的选题有意义,理论应用准确,且引文丰沛、细致。但应注意标题是否突出研究重点、作家伦理有无局限、论文各部分的逻辑性等问题。之后,其他听众老师就“他者”概念、伦理叙事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,主讲人也一一给予回应,氛围热烈。
其他老师提问
青年学者沙龙活动为学院每两周定期举行一次的系列学术活动,旨在进一步活跃3522vip浦京集团的科研学术氛围,推动跨领域的学术对话,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学术分享、交流和共同成长的舞台,增进青年教师互动交流,促进不同学科及研究方向之间交叉融合,打造创新型的科研团队。
主讲人简介:
梁青:博士,副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:中日比较文学,日本古代汉文学。发表科研论文约20篇,著有《日本古代汉文学对和歌的受容研究》。
胡晓静:博士,助理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:俄罗斯现当代文学及文论。发表科研论文《解读<猴子奇遇记>文本内隐含的权利操纵关系》、《两个时空的对话——评多甫拉托夫的中篇小说<手艺活>》、《论多甫拉托夫晚期三部作品人物的身份问题》等。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。拟出版专著《多甫拉托夫的伪纪实主义叙事研究》(2020年)。
(文/李童 图/陈孝炎)